(邓小平在火车上看报纸、工作)
自7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加速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使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邓小平费尽了心思。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寻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突破口,邓小平把目光深情地投向了南海之滨的一片热土。1979年,在他的倡导下,党中央作出了一项令整个世界耳目一新的重大决策:杀出一条血路来,兴办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从那以后,经济特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位老人的心。1984年和1992年,邓小平两次前往经济特区视察工作,对特区的发展作出了许多事关全局的重要指示。
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还印记在特区人的心里。
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还令特区人回味无穷。
《南方日报》摄影记者梁伯权曾多次参加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的报道工作,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梁伯权:“1984年,小平同志去视察深圳特区之后到珠海,住在中山温泉。中山温泉后面有一个小山,小山不是很高,但是对于80多岁的人来说,就不简单了。所以他一口气一直上到顶。小平同志上来以后呢,就在这个地方,是要往前走呢,还是往另外一条路走呢,这里的市领导和保卫人员就希望他走回原来上山的路,但是后来他停了一下说:我不走回头路。很坚决地就往这边走了,这边确实很难走,路很陡。这说明他这个人的性格,做事情很坚定,很坚决,不走回头路。”
改革开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找到光明的前景。邓小平的两次视察,都是在特区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议论,他一踏上特区的土地就顾不上休息,在这艘渡船上,他听取汇报,发表意见,两个多小时竟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在广东视察的时候,我陪同他,使我有很深很深感受,可以说,感受很多。小平同志自己讲,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在他的身边,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这个伟人确确实实地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呢?因为小平同志一直在关心自己的国家,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我们的社会经济怎样加快发展。一路上听到小平同志的教导,我对他确实是衷心敬佩和爱戴。”
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经济特区,就没有特区人的今天,这是特区人民的切身体会。这幅画像凝聚着特区人民对邓小平的一份特殊的情感。如今,许多来到深圳的人,都会在这幅像前留个影。这幅画像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
(上海)
上海是中国沿江地区改革开放的龙头。上海的发展在邓小平的心中举足轻重。从1988年至1994年,邓小平曾连续7年来到上海过春节,浦江两岸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售货员马桂宁师傅的心里永远珍藏着一段美好的回忆。
全国劳动模范马桂宁:“那是1992年元宵节的晚上,老人家南巡经过上海的时候,那天晚上就到我们这个商店里来了,小平同志在商场里转了一圈以后,就到我这个柜台里来了,来了以后我就给他介绍文化用品,当时我给他介绍了很多商品,铅笔等等。小平同志很高兴。听了我的介绍之后呢,他拿出十块钱要买四支铅笔,四块橡皮,当时我也很高兴。小平同志的生意能做成,我也很高兴。把它包起来以后放在塑料袋里,很尊重地交给小平同志。当时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同志说了,爸爸,今天是你解放以后第二次买东西。”
(烛光晚宴)
这温馨的除夕之夜,把一位老人与一座城市融在了一起。就在这看似轻松的烛光晚宴上,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上海的大发展,滔滔不绝的依然是对上海的殷切希望。
开发浦东,是邓小平经过长期的考察论证作出的一项事关上海命运与前途的重大决策。他每一次来到上海,都对浦东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把浦江两岸连成一片,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是老人的一个心愿。
上海的建设者们永远忘不了邓小平对建设南浦大桥的关怀。
桥梁专家朱志豪:“要在黄浦江上造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1992年小平同志到南浦大桥上来了,他在桥上走了,也在大桥上看了。后来他就问我,他说,你们这个大桥是不是世界上第一呀。我说,这个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老二。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是杨浦大桥,现在已经开工了,到时候请您再来。到了1994年3月份,小平同志又来到杨浦大桥,那一天风很大,又在下雨,他还是坚持要下来。在走的过程当中,我跟他说了,小平同志,您为我们杨浦大桥的题词现在都已经挂在上面了,他往上一看哈哈笑了。接下来他在桥当中拍了照。我说现在杨浦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而施工周期只花了两年零五个月,速度也是最快,质量也是很好。他听了以后非常激动,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感谢上海造桥职工,感谢上海工程技术干部’。”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邓小平对上海的期望。在他的设计中,上海应该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我记得1994年的春节,也是他最后一次在上海过春节,离开上海的时候,火车快要开了,小平同志又把邦国和我叫到车上谈了10分钟。他跟我们说,你们上海一定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90年代,这是你们上海最后的机遇。这是对上海人民的嘱托,对上海人民的期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所以每当想到这些,感到有说不出的怀念。”(连载三)